形态特征
大乔木,高25米,嫩枝通常无毛。
叶革质或薄革质,椭圆形,长7-12厘米,宽4-6.5厘米,先端尖锐,有时略钝,基部楔形,上面干后发亮,下面无毛,侧脉7-9对,在两面明显,边缘有钝齿;叶柄长1-2厘米。
花生于枝顶叶腋,常多朵排成总状花序,直径3厘米,白色,花柄长1-2.5厘米,纤细,无毛;苞片2,贴近萼片,长4-6毫米,早落;萼片半圆形,长2-3毫米,外面无毛,内面有绢毛;花瓣长1-1.5厘米,外1片风帽状,边缘多少有毛;子房有毛。
蒴果直径1.5-2厘米。花期6-8月。
养护管理
主要注意苗木根部,常有蛴螬危害,注意防治。其它管理都很粗放,不作详述。
加强肥水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,幼苗生长初期,注意保持苗圃地湿润。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,并根据苗木的不同生长时期,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或化肥。幼苗期(4月中-6月底)以氮肥为主,少量多次;速生期(7月初-9月初)以氮、磷肥为主,约15天施一次;木质化期(9月中-10月底)以磷、钾肥为主,约20天施一次。
圃地选择
育苗圃地应是中等肥沃的酸性砂质土地,深翻20-25厘米做苗床。在3月中旬播种,播种量每亩8-9公斤,均匀撒播于床面,覆细土以种子半掩半露为度,盖草约1厘米左右。播种后20天出芽,揭去盖草。除草每月2-3次,拔草后施肥,掌握由稀到浓,每月1-2次,以氮肥为主。在5月、6月和7月间苗,每平方米定苗数次留苗130株,第二次留苗110株,第三次留苗90株,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。当苗高25厘米以上,地径0.5厘米以上,次年苗木可出圃造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