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子贮藏
分干藏和湿藏两种,干藏适合大量贮藏种子,湿藏适宜少量贮藏种子或催芽。干藏:将果实采收后晾干,装入透气良好的袋子内,在低温、干燥条件下贮藏备用。湿藏:将阴干的种子按种沙1︰3比例混合后放入层积坑内或堆积于背风向阳地面,用草席或塑料布覆盖,防止失水。在层积坑内垂直预埋几束秸秆,用于通气。河沙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。覆沙成馒头状,来年春季种子有1/3露白时即可播种。
播种前种子处理
秋冬播种子可随采随播,不进行催芽处理,也可以经选种后,清水浸泡2d搓去果肉并进行驱避剂等药剂处理,以防鸟兽危害。春播种子需进行种子处理,处理方法有两种:经过冬季沙藏的种子春播前处理:经过冬季沙藏的种子可直接播种,也可再经过催芽待1/3露白时播种。没有经过冬季沙藏的种子春播前处理:在播种前,将干藏的果实用清水、35~45℃的草木灰温水、5%的石灰水均可浸泡2~3d,洗去果肉,然后在太阳下暴晒种子2~5h,70%以上的种子开裂后即可播种。
黄连木种植是落叶大乔木,高度可达35m,直径2米,树冠圆球形;它的树皮很薄,片状剥落,树杆呈斑点状。树叶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,小叶10~14片,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~9cm,先端渐尖,全缘。黄连木雌雄异株,圆锥形花序,雄花淡绿色,雌花紫红色,每年3~4月开花,9~10月种子成熟。核果直径约6毫米,初为黄白色,后变红色至蓝紫色,若红而不紫多为没有发育成熟的种子。
繁殖培育方法
播种育苗可在春季2月至3月之间,打垄整畦,行距40公分,深度5公分。播种前浇水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,每亩用种5至6公斤,覆土2至3厘米,盖上地膜。在种子出苗前,保持土壤湿润,一般20~25天出苗。为了提高幼苗成活率,要早间苗,间苗在苗高10至20厘米时进行,拔掉弱苗留下强苗。
黄连木育苗技术
(一)采种:选择20-40年生,生长健壮、产量高的母树采种。在9-11月间,当核果由红色变为铜绿色时及时采收,否则10天后自行脱落。铜绿色核果为成熟饱满的种子,红色、淡红色果实为空粒。根据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(GB7908-1999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),黄连木种子分为三级,其中:Ⅰ级净度不低于95%、发芽率不低于75%、生活力不低于80%;Ⅱ级净度不低于90%、发芽率不低于55%、生活力不低于60%;Ⅲ级净度不低于90%、发芽率不低于40%、生活力不低于45%。
(二)种子处理:采种后不能曝晒,否则会走油,降低发芽率。黄连木种子采收后,要及时放入40-50℃的草木灰温水或5%石灰水中浸泡2-3天,搓烂果肉,除去种子外层蜡质,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,用1%新洁尔灭溶液浸种30分钟后,再用水冲淋,放在通风阴凉处凉干备藏。
(三)种子储藏:在室内选靠近墙角的地方,地先铺5-10厘米水洗粗沙,在按一层细河沙、一层种子的比例,堆高止距地面20-30厘米处,上面覆盖10厘米细沙(沙子湿度,以手握成团、松手即散为宜),周边用砖头或塑料薄膜围住即可。为了保持通气,可在堆中间竖一通气草把。第二年春天,当种子有1/3露白时即可播种。沙藏期间注意检查,防止沙子干燥或种子发霉。一旦发现沙子干燥,要及时喷水。种子发芽率一般为30-60%。另外,也可选择干燥处,挖深宽各1米的坑,将处理后的种子按1:3的种沙比例混合均匀(沙子湿度同上),倒入坑内,距离地面15厘米处,全部填进河沙,作成高出地面的土堆,坑内立几束 ,以利通气。
(四)圃地选择:黄连木喜光,圃地应选择向阳、排水良好、土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,前茬非育苗地的地块,深耕20~25厘米。为苗木正常生长,施用足够的肥料,以改善土壤结构,增加土壤养分和蓄水保墒通气性能。一般施有机肥5~30吨/公顷,精细翻耕,使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。
(五)整地作床及处理:整地严格执行“三犁三耙”,一般作高床,床面宽1-1.5米,高25-30厘米,步道沟宽30-45厘米。整地时每亩施复合肥100斤、磷肥100斤、碳氨50斤作基肥,并撒15-20公斤硫酸亚铁、3公斤呋喃丹进行土壤消毒。也可在上年秋季施肥作床后,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28-35日,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。
播种(大田育苗)
1、春播育苗: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,通常采用开沟条播法,在苗床上开沟宽10厘米,深2-3厘米的播种沟,沟间距25厘米,将种子直接撒在播种沟内并用细土覆盖,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。每亩喷洒50%乙草胺乳油150-200克(有效成分75-100克),对水30-50公斤(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马唐、狗尾草、牛筋草、稗草等),再在苗床上盖上稻草。尽量早播,早出土,生长期长,苗木生长量大,同时避免夏季灼伤,减轻管理难度。每亩播种量7.5-10公斤。
2、秋播育苗:10月中、下旬,黄连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,种子不作处理也可成苗。但为了做到苗齐苗壮,通常在11月中旬土壤封冻前,将种子用草木灰或石灰水浸泡后脱去果皮后再播种。一般也采用沟状条播,沟宽10厘米,沟深2-3厘米,沟间距25厘米,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,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,轻轻压实,上盖稻草或地膜。每亩7.5-10公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