栾树(拉丁学名:Koelreuteria paniculata,别名:木栾、栾华),是无患子科栾树属植物。栾树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,耐寒,在中国只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下游。
栾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;树皮厚,灰褐色至灰黑色,老时纵裂[3];皮孔小,灰至暗褐色;小枝具疣点,与叶轴、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。
栾树,别名:木栾、栾华等,是无患子科、栾树属植物。为落叶乔木或灌木;树皮厚,灰褐色至灰黑色,老时纵裂;皮孔小,灰至暗褐色;小枝具疣点,与叶轴、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。
栾树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,耐寒,在中国只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下游,在海河流域以北很少见,也不能生长在硅基酸性的红土地区。栾树春季发芽较晚,秋季落叶早,因此每年的生长期较短,生长缓慢,木材只能用于制造一些小器具,种子可以榨制工业用油。
形态特征
叶丛生于当年生枝上,平展,一回、不完全二回或偶有为二回羽状复叶,长可达50厘米;小叶(7-)11-18片(顶生小叶有时与上部的一对小叶在中部以下合生),无柄或具极短的柄,对生或互生,纸质,卵形、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(3-)5-10厘米,宽3-6厘米,短尖或短渐尖,基部钝至近截形,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锯齿,齿端具小尖头,有时近基部的齿疏离呈缺刻状,或羽状深裂达中肋而形成二回羽状复叶,上面仅中脉上散生皱曲的短柔毛,下面在脉腋具髯毛,有时小叶背面被茸毛。
聚伞圆锥花序长25-40厘米,密被微柔毛,分枝长而广展,在末次分枝上的聚伞花序具花3-6朵,密集呈头状;苞片狭披针形,被小粗毛;花淡黄色,稍芬芳;花梗长2.5-5毫米;萼裂片卵形,边缘具腺状缘毛,呈啮蚀状;花瓣4,开花时向外反折,线状长圆形,长5-9毫米,瓣爪长1-2.5毫米,被长柔毛,瓣片基部的鳞片初时黄色,开花时橙红色,参差不齐的深裂,被疣状皱曲的毛;雄蕊8枚,在雄花中的长7-9毫米,雌花中的长4-5毫米,花丝下半部密被白色、开展的长柔毛;花盘偏斜,有圆钝小裂片;子房三棱形,除棱上具缘毛外无毛,退化子房密被小粗毛。
蒴果圆锥形,具3棱,长4-6厘米,渐尖,果瓣卵形,外面有网纹,内面平滑且略有光泽;种子近球形,直径6-8毫米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0月。
在晚秋选择地势高燥,排水良好,背风向阳处挖坑。坑宽1~1.5m,深在地下水位之上,冻层之下,大约1m,坑长视种子数量而定。坑底可铺1层石砾或粗沙,约10~20cm厚,坑中插1束草把,以便通气。将消毒后的种子与湿沙混合,放入坑内,种子和沙体积比为1:3或1:5,或1层种子1层沙交错层积。每层厚度约为5cm左右。沙子湿度以用手能握成团、不出水、松手触之即散开为宜。装到离地面20cm左右为止,上覆5cm河沙和10~20cm厚的秸秆等,四周挖好排水沟。
栾树一般采用大田育苗。播种地要求土壤疏松透气,整地要平整、精细,对干旱少雨地区,播种前宜灌好底水。栾树种子的发芽率较低,用种量宜大,一般每平方米需50~100克。
园林绿化
栾树春季嫩叶多为红叶,夏季黄花满树,入秋叶色变黄,果实紫红,形似灯笼,十分美丽;栾树适应性强、季相明显,是理想的绿化,观叶树种。宜做庭荫树,行道树及园景树,栾树也是工业污染区配植的好树种。观赏特性栾树春季观叶、夏季观花,秋冬观果,已大量将它作为庭荫树、行道树及园景树,同时也作为居民区、工厂区及村旁绿化树种。
经济价值
此栾树可提制栲胶,花可作黄色染料,种子可榨油。木材黄白色,易加工,可制家具;叶可作蓝色染料,花供药用,亦可作黄色染料。
黄山栾树喜阳光充足,喜温暖湿润气候,属阳性树种。能耐半阴,耐寒性一般、耐干旱、瘠薄,喜生于石灰质土壤,也能耐盐碱及短期水涝。深根性,萌蘖力强;生长速度中等,幼树生长较慢,以后渐快。有很强的抗烟尘能力。
生于海拔400-2500米的山地疏林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