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态特征:
乔木,在原产地高达30米,胸径90厘米;树皮灰褐色或暗红褐色,纵裂成鳞状块片剥落;枝条每年生长3-4轮,春季生长的节间较长,夏秋生长的节间较短,小枝粗壮,橙褐色,后变为褐色至灰褐色,鳞叶上部披针形,淡褐色,边缘有睫毛,干枯后宿存数年不落,故小枝粗糙;冬芽圆柱形,上部渐窄,无树脂,芽鳞淡灰色。针叶2-3针一束并存,长18-25厘米,稀达30厘米,径约2毫米,刚硬,深绿色,有气孔线,边缘有锯齿;树脂道2-9(11)个,多内生;叶鞘长约1.2厘米。球果圆锥形或窄卵圆形,长6.5-13厘米,径3-5厘米,有梗,种鳞张开后径5-7厘米,成熟后至第二年夏季脱落;种鳞的鳞盾近斜方形,肥厚,有锐横脊,鳞脐瘤状,宽5-6毫米,先端急尖,长不及1毫米,直伸或微向上弯;种子卵圆形,微具3棱,长6毫米,黑色,有灰色斑点,种翅长0.8-3.3厘米,易脱落。
适生于低山丘陵地带,耐水湿,生长势常比同地区的马尾松或黑松为好,很少受松毛虫危害。
整地
在不同的立地上采用不同的整地方法,是益栽培的技术措施之一,研究表明,在湿地松适生区14指数级以上的立地条件营造湿地松益林时,只需对林地进行清理后,直接挖穴(不必全垦)造林,穴的规格依立地指数而定,中立地(立地指数为14、16)条件下,穴的规格为:中穴(50×50×40厘米);高立地(立地指数为18指数级以上)条件下,穴的规格为:小穴(40×40×30厘米),是经济的造林整地方法。既可节省劳力和整地费用,又能林木速生丰产。造林株行距宜为长方形配置(宽行窄株)。
适时追肥
采用“因地适时适量施肥”技术,对林分进行施肥培育。在中等立地条件下,追肥时间、肥种及量为:4年生时追施湿地松肥1.0公斤/株,9年生时追施湿地松肥1.5公斤/株。在高等立地条件下,4~7年生时追施湿地松肥1.5公斤/株,9~11年生时追施湿地松肥2.0公斤/株,建筑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湿地松肥2.0公斤/株。
对中立地上的现有林4~7年生时追施湿地松肥1.5公斤/株,9~11年生时追施湿地松肥2.0公斤/株 (大径材林14年生时或主伐前5年需再追施湿地松肥2.0公斤/株);对高立地上的现有林追肥,4~7年生时追施湿地松肥2.0公斤/株,9~11年生时追施湿地松肥2.5公斤/株,建筑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湿地松肥2.5公斤/株。
一般于3~4月施追肥,施肥方法是沿树冠滴水线(树冠投影线)外侧,在树干上坡方向挖半环行沟,沟深30厘米、宽30厘米,均匀放入肥料后,填入表土至沟深的一半后,将表土与肥料拌匀,再覆表土填平即可。
中耕除草
在中立地上需连续抚育5次,即造林当年和第二年分别于5月、9月各抚育一次,第3年5月或9月抚育一次;在高立地上需连续抚育6次,即造林当年和第二年、第三年分别于5月、9月各抚育一次。抚育方式为铲草浅耕抚育。
水分管理
湿地松喜湿不耐渍,要求土壤排水良好。在其生长的立地内,其根系能在高的地下水位线生长好,须根在土壤水分接近饱和状态时能有效的吸收水分,幼龄湿地松在林地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时生长佳,成年母树表现也是如此。一般7~8月为湿地松水分管理重要的月份,如遇干旱,应及时抗旱。同时在坡地抚育要沿等高线两边扩穴,外缘筑成土埂,以利蓄水。
间伐
间伐的原则是“去弱留强、去劣留优、去密留疏、照顾均匀”,即下层间伐法。在间伐前,应对林木进行每木调查(主要测量胸径和树高),确定优势木、平均木和劣势木的等级。间伐时,砍去病虫害严重、多梢、断梢、严重弯曲木,其次砍去生长量远低于平均木的树木,按要求间伐的强度、时间进行间伐,不能任意加大间伐强度。尽管湿地松丰产林分化不大,但也不宜采用隔行、隔株或梅花形间伐,更不得拔大毛。
经济价值
材质好,松脂产量高。
小苗移栽一年生平均树高生长达1米,二年生平均胸径5厘米,树高2.5米;4年生胸径平均达11厘米,7年生胸径达20厘米,年平均胸径生长可达2.8cm,木材平均生长量每亩达22m3;如果种植15年砍伐,木材生长量将达到每亩22m3。
1、木材效益:第10年开始采收松脂,第15年砍伐,可生产木材22m3/亩,按900元/m3价格计算(杂交松木材市场价格同期同规格的桉树价格),产值19800元/亩,平均效益:每亩每年可达1320元。
2、松脂效益:第10年时开始采脂,按每亩90株,每株产脂3公斤/年.株,松脂价格4元/公斤(2006年以来价格:4.4到5.4元/公斤),每年每亩生产松脂价值约1000元。这个额外的收入,是其它树种所无法比拟的。而且,国际市场的松脂价格有趋升的态势。